时间:2024-03-13 02:17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1416深圳南山深圳湾科技园,晨光透过高耸的玻璃幕墙,众多的AI企业汇聚于此,既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这样的“基础工程” 也有应用于无人机、物联网领域的AI“落地应用”,甚至园区部分打卡系统使用的都是来自云天励飞的AI智能识别系统。
不远的南山生态科技内,一场围绕最新语言视频大模型Sora的开源研讨会正在召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科学家和来自产业界的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话题。
2023年至今,AI人工智能产业成为了最“火爆”的赛道。最新发布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达1920家,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同比增长32.10%。
深圳之外,广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等湾区城市也纷纷加大对AI领域的投入力度,算力中心、研发实验室等AI相关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湾区城市正在展开一场围绕“AI”产业追逐赛。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中国各省市纷纷加码AI产业布局。从北至南,从东至西,无不涌动着创新与发展的浪潮。
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其深厚的科研教育资源和政策优势,聚集了大量的AI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中国AI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
如今,北京成为中国大模型浓度最高的城市。据业界统计,截至2023年10月,中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共计254家,而这其中北京有122家,约占全国的一半。
而北京也是对大模型布局最早、最拼的城市。有媒体统计过,去年5月,北京市政府12天内连发3个AI相关文件。不仅如此,北京市经信局正考虑按季度迭代推出大模型应用成果,并正在筹划通过算力券等形式支持模型伙伴和模型观察员,首期预计支持不低于4000万元算力券,补贴到模型伙伴企业。
上海,则利用其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将AI技术与金融、制造、医疗等传统优势行业结合,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对此,上海市政府在“大算力”上颇费苦心,积极“牵手”企业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目前上海拥有国内TOP 2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分别是商汤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400 PFLOPS)。除此之外,阿里云华东智能算力中心也将于2024年投入运营。同时,上海还规划有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上海有孚临港云计算数据中心。上述算力中心全部建成后,预估智能算力总承载能力超10EFlops。
而这离不开上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规划思路。2022年,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发布了《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对上海市算力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规划布局,目前已形成了“一平台、五中心”的智算中心发展格局。
那么深圳有什么?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拥有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从芯片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整机装配,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环节。而这样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使得从原型设计到量产的周期大大缩短,得以让深圳的AI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全链条发展。
因此,深圳AI产业在发展上,尤为聚焦智能硬件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这里既有华为、腾讯等巨头公司的坚实支撑,也有众多初创企业的活力注入,共同推动了智能终端、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此外,深圳市政府对AI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AI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深圳政府还努力构建良好的AI产业生态,不仅致力于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社会应用领域的发展,还鼓励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通过“产学研”联合体的形式,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总的来说,北京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政策支持方面占有优势,上海在智算中心建设上有突出表现,而深圳则凭借其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和创新创业氛围,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广方面拥有显著特点。
在深圳的近2000家AI企业里,有接近四成的企业都聚集在南山。
目前南山已初步形成AI全产业链条:在上游基础层,AI芯片上有云天励飞,智算中心上有中兴通讯,云和大模型上有腾讯;在中游技术层,机器视觉代表公司有商汤和思谋科技;在下游应用层,微众银行正在探索大数据信贷风控、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诈、保险理赔和投顾等场景;大疆创新通过其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测绘、电力巡检等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和作业;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企业先后在南山区落地Robotaxi示范运行。
而南山在AI产业上的兴旺态势,离不开其在互联网时代打下的产业基础。此前南山区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上,已形成以产业园区为核心的集聚模式。这使其在广东11家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中,占据3个名额。
未来,南山还将大力推动“AI+百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计划依托西丽高铁站、科创大道、蛇口海洋城、南山医院、西丽湖论坛等重大工程和活动,每年谋划3-5个超级场景项目,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综合应用提供创新试验场。
前海也对AI产业十分关注。今年,深圳前海以2024年“一号文件”的重视程度,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难点,推出了16条具体支持措施。
此外,前海还对深圳逐年呈指数级增长趋势的算力短板做出了布局。2024年1月,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点亮启动。作为珠三角当前投资运营规模最大、算力最高的智能计算中心,其建成后,AI算力规模将达到每秒50亿亿次,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16亿张图像处理、190万小时语音翻译、0.7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
对于区内AI场景的挖掘,宝安则早早牵手腾讯,为自己找好了一位产业助攻。2023年6月,腾讯在宝安区启用了三个与AI行业大模型相关的平台,分别是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大湾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宝安区智能网联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目前这三个平台已分别针对工业、政务和交通与宝安方面开展了业务合作。
深圳,这座中国南方的现代化都市,正以其特有的活力和前瞻性,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推动上展现出非凡的野心和执行力。各区政府纷纷出台具有竞争力的政策,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利于AI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视线拓展至整个大湾区,围绕“AI”产业的竞逐赛也早已开始。
2018年,《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提出将广州、深圳、珠海确立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技术实验区和人才高地,以东莞、佛山、惠州为全国智能社会应用先导区和创业创新集聚区,重点发展腾讯等5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提出到2025年,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1500亿元,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的目标。
随后,工信部和科技部在全国开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位于大湾区的深圳、广州,先后获批建设先导区与试验区。
深圳之外,广州的人工智能产业也发展迅速。2022年,其1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赋百景”名单。
最新规划显示,大湾区2025年将形成以广州和深圳“双城四区”为主引擎,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其他地市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创新应用发展新格局。
广州琶洲实验室的“琶洲算谷”与深圳鹏城实验室的“鹏城云脑”是湾区最重要的两大AI产业实验室。去年12月,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项目签约,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服务大模型的智算中心,建成算力100P,计划两年内扩展到300P。
同样,珠海、佛山,东莞等湾区城市也在发力AI。2022年珠海出台的《关于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其表示到2025年,珠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去年3月,佛山也将“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城市重点瞄准的五大未来产业之首,明确提出要完善新赛道主动发现、前瞻遴选机制,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先导试验扶持办法。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今日推荐
热门推荐